您现在的位置: 警钟长鸣 教职员工

“量身定制”引才受罚:咎由自取

按照包头市委讲师团面向社会公开引进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工作流程,经报名、资格审查、面试等程序,现将成绩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进入下一环节人员名单

1、王怡丹(150XXXXXXXXXXXX041)

2、郜家兴(150XXXXXXXXXXXX034)

3、张 博(150XXXXXXXXXXXX611)

二、最低合格分数线

按照《包头市委讲师团面向社会公开引进紧缺急需专业人才面试公告》的公告要求,面试人员实际到场未达到1:3比例的岗位(编辑出版学(050305)、法学(030101K))的本次面试最低合格分数线为:75.95分。

三、成绩查询

考生需自行登录“内蒙古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绩查询系统 http://dev.rc.yeeaf.net/home/Index/index.html 进行查询。

考察、体检事宜另行通知。

内蒙古人才发展集团20231209 00:01




包头市委讲师团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面试结果及拟进入体检范围人员名单的公示


根据《包头市委讲师团面向社会公开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公告》,包头市委讲师团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面试工作已完成,现将面试成绩及拟进入体检范围人员名单(详见附件)公示如下:

一、公示期:2025年2月28日至3月7日。

二、公示期间,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以电话、信函、来访的方式向包头市委讲师团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中共包头市委讲师团,地址:包头市开元大街1号C0933)反映,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真实具体,电话、信函、来访应告知或写明真实姓名及联系电话,否则不予受理。受理部门对反映人员和反映的情况严格保密。

咨询电话:0472-5619405、5619406

监督电话:0472-5619381、5619369

受理时间:上午9:00—12:00

下午14:30—17:00

三、体检及注意事项

1.体检时间:2025年3月10日,8:00。

2.体检地点:内蒙古包钢医院体检科(包头市昆都仑区少先路20号)。

3.体检标准:参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公务员局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有关内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40号)等规定和要求进行。


4.参加体检时应聘人员要携带面试准考证、二代身份证原件(或社保卡、护照、临时身份证原件)等有效证件。体检费由应聘人员支付。

5.若应聘人员处于妊娠期请提前联系包头市委讲师团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如实告知,并提供医院出具的妊娠证明材料。咨询电话:0472-5619405、5619406(请在工作日工作时间联系)。

6.对于未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体检的,视为自动放弃。体检中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人员,取消其进入后续环节资格。按规定需要复检的,组织到其他医院复检一次,以复检结果为准。


包头市委讲师团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

2025年2月28日

内蒙古人才发展集团20250228 15:43



关注到网络上反映我团人才引进中有关问题,我团高度重视,依法依规启动调查程序,并及时通报。

包头市委讲师团

202574

包头发布20250704 7:44


9日,包头市联合调查组就此前包头市委讲师团人才引进“因人设岗”有关问题发布调查通报。

包头市委讲师团于2023年12月和2025年1月先后两次面向社会公开引进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公示的拟录用名单为同样3个人,引发舆论关注。

根据通报,讲师团人才引进中存在因人设岗、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依据调查结果,认定2025年讲师团人才引进招考结果无效,依规依纪对讲师团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处理,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降级处分;同时,对人才引进相关负责人给予诫勉处理。

通报表示,包头市将以此为鉴、举一反三,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强化全流程监督,坚决防止类似问题发生。

新华社20250809 21:58


近日,内蒙古包头市委讲师团人才引进引发关注。细心网友发现,在2025年1月开展的包头市委讲师团招聘中,三名曾于2023年入围的面试者,再度“巧合”登榜,疑似为“萝卜岗”。8月9日,包头市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经查,讲师团人才引进中存在因人设岗、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依据调查结果,认定2025年讲师团人才引进招考结果无效,依规依纪对讲师团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处理,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降级处分;同时,对人才引进相关负责人给予诫勉处理。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说明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回望百余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公平竞争”这一人才选拔基石,推动人才选拔不断向能力本位、科学评价发展。然而,有的地方和单位在政策落实中跑偏走样,将引才通道悄然变成“量身定制”,将引才程序变为“萝卜招聘”,表面看是用条件的剪刀裁出“合身衣裳”,实则剪断了社会公平的底线。

“量身定制”的病灶何在?究其根源,在于权力的任性、监督的缺位,从而将公共资源异化成“特定群体”的发展捷径。制度缺位则漏洞生,监督乏力则私欲涨。破解人才引进“量身定制”困局,须以制度铁笼锁住任性的权力。

在源头设计上,需要完善人才引进全链条监督机制,建立岗位需求科学论证制度,引进专业机构参与岗位说明书编制,严格审查限定性条件的必要性,坚决杜绝“因人画像”。

在过程管控中,需最大限度减少身份信息干扰,让评委聚焦专业素养与实绩贡献真评实选,让“关系分”“人情分”无处遁形。要加强关键环节管理,确保动议提名、考察考核等流程,“每一步都可追溯、每一环都有印证”。

在监督维度上,既需督促招聘单位落实招聘方案集体研究、过程全程纪实、结果及时公示等要求,也要加强群众监督,通过公开答辩、社会公示等形式,让选才过程经得起“镜头”聚焦。对踩踏红线者,坚持“零容忍”追责,既处理直接责任人,也追究领导责任,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形成“伸手必被捉”的强力震慑。

打破“小圈子”,才能形成“大格局”。真正的人才沃土,从不需“量身定制”。比如,江苏苏州面向全球“揭榜挂帅”,集聚全球创新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又如,广东深圳推行“悬赏制”科研攻关,千万奖金不问英雄出处。再如,浙江试点“赛马机制”,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这些鲜活的探索,印证了“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的用人智慧。

人才选拔如同赛场赛马,让千里马在公平赛道上竞相奔腾,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当各地方各单位破除身份藩篱、学历崇拜、地域界限,真正以能力贡献为标尺,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必将如源头活水奔涌不息。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对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以更公平、更开放的姿态广纳贤才,亟须各地方各单位加快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制度体系。当人才沃土遍植梧桐,何愁凤凰不来?

人民论坛网20250812 10:58



Baidu
map